1 熊猛,叶一舵. 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. 心理科学进展,2011,19(12):1798-1883
2 李小青,邹泓,王瑞敏,等. 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,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. 心理科学,2008,31(4):909 -913
3 刘霞,申继亮.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. 心理科学,2010,33(3):695-697
4 谭千保.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.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,2010,18(1):68-71
5 蔺秀云,方晓义,刘杨,等.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. 心理学报,2009,41(10):967979
6 李晓巍,邹泓,金灿灿,等. 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、 家庭功能的关系. 心理发展与教育,2008,24(2):54-59
7 胡宁,方晓义,蔺秀云,等. 北京流动儿童的流动性、 社交焦虑及对孤独感的影响. 应用心理学,2009,15(2):166176
8 刘菂斐,王兆良,李文兵,等. 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研究. 中国学校卫生,2010,31(2):180-184
9 曾守锤.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:困境、 问题、 优势及建议.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(社会科学版) ,2010,5:13-18
10 朱丹,王国峰,刘军,等. 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研究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3,21(4):654-657
11 申继亮,王兴华. 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——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. 教育探究,2006,2:27-31
12 胡月琴,甘怡群.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. 心理学报,2008,40(8):902-912
13 于肖楠,张建新. 韧性 (resilience) ——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. 心理科学进展,2005,13(5):658-665
14 Werner EE. The children of Kauai: Resiliency and recovery in adolescence andadulthood.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, 1992, 13: 262-268
15 Werner EE.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.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s,1995,4: 81-85
16 Rutter M. Psychology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.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, 1987, 57: 316-331
17 Smith C, Carlson BE. Stress, coping, and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youth. The Social Science Review, 1997, 71(2): 231256
18 Morrison GM, Allen MR. Promoting student resilience in school contexts. Theory into Practice, 2007, 46(2): 162-169
19 Wyndol F, Buhrmester D. Children's perceptions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ir social networks. Development Psychology, 1998, 21(6): 1016-1024
20 王雁飞.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. 心理科学,2004,27(5):1175-1177
21 魏曙光,张月娟,席明静,等. 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支持、 自我效能感在应激与抑郁间的作用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06,14(3):300-302
22 赵景欣,刘霞,申继亮.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、 孤独之间的关系——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. 心理发展与教育,2008,1:36-42
23 周蜀溪. 社会支持与真实幸福感的关系:希望的中介作用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3,21(4):515-517
24 刘平.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(CES-D). 增刊.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1999. 134-142
25 赵霞.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及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.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,2003
26 范兴华,陈锋菊.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: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2,20(4):539-542
27 曾守锤. 流动儿童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支持保护作用的研究. 心理科学,2011,34(3):631-635
28 师保国,邓小晴,刘霞.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幸福感、 歧视知觉及其关系.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(社会科学版) ,2013,3:143-149
29 梁丽婵,边玉芳. 流动儿童的信任知觉与情绪适应的关系及自尊的中介作用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3,21(1):122-125
30 刘霞,赵景欣,申继亮. 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:中介机制及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. 心理学报,2013,45(5):568-584
|